查看原文
其他

北京影院《复工指引》惹怒了谁?

一起拍电影编辑部 一起拍电影 2020-09-06



作者 / 魏建梅

电影行业又挨骂了。
 
为切实维护和保障行业发展,昨天(2月26日),北京疾控中心发布《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北京市电影行业复工防疫指引(1.0版)》,对电影放映单位及制片单位提出了些许指导意见。

 


站在行业角度,这份指引无疑为电影市场正常秩序的恢复带来一线生机,让很多电影人看到了“生”的希望。但在观众角度,这份指引却彷佛触犯“众怒”般,在社交平台引发网友强烈讨伐。其中,尤其是在影院复工层面。

 

那么,这份指引到底犯了什么错?它对电影行业的实际指导意义又有多大?疫情时期,电影行业到底该如何协调好,复工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呢?

 


“开个会员在床上看不香吗?
 

实际上,不止是这次的复工指引,包括之前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,《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技术分会关于电影院复工准备工作的建议》,都让很多观众感到不快,拒绝影院复工,拒绝进入电影院。这种“排斥”背后,更多是观众的警惕与恐慌心理在作祟。

 

当下,疫情发展正值关键期,除国内,疫情还在海外开始了扩散传播。新增病例继续上涨,拐点尚未出现,何时结束仍是未知,如此,民众对于公共场所的警惕也就始终存在。电影院作为人流密集的封闭空间,自然受到了大家的讨伐。这份复工指引的出现可谓正好戳中了观众的恐慌点。

 

警报尚未解除之下,这份指引的发布其实是有待商榷的。

 


值得一提的是,在昨天各大媒体刚刚报道复工指引的发布时,还有一些支持影院复工的声音,但在今天北京市新增10例确诊病例的新闻出现后,复工之下几乎都是反对。

 

其实,除了电影行业,这次北京市还针对演出场所、娱乐场所、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、等级旅游景区等6大行业发布了各自的复工防控指引,显而易见的是,只有电影行业受到了大家的强烈反对。

 

相比于网吧、KTV、旅游区等场所,电影院不仅人员聚集、流动量大,而且空间更为封闭,且以陌生人居多,并有长时间的密闭接触。虽然指引要求,影院复映初期,按隔排隔座进行售票,工作人员和观众进入影院必须佩戴口罩、测量体温,观众也要进行信息登记制度,但鉴于电影院的特殊场所性质,还是被大家所拒绝。

 

另外,对于观众而言,电影作为娱乐产品,并不是生活的必需,不值得冒生命危险去赴约,电影背后所潜藏的整个行业的艰难,就更不为普通人所知晓了。而且,在经过了长时期的“被迫宅”生活,很多人或许已经充分观赏了各种视频内容,饱尝了丰富的娱乐生活,正如某知乎网友所评论的——“开个会员在床上看不香吗?”

 


客观而言,复工指引还是对整个电影行业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,尽管指引尚未明确复工时间,而且明确表示,“疫情期不便于过早复工复映”,但至少为后续的复工事宜提供了方向,同时明确了观众对于影片复工的态度,以便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。



关门难,复工更难

 

其实,对于影院复工,网友大可不必过分恐慌。因为目前发布的各种复工文件,都没有明确复工时间,对于影院而言,要想将这一切付诸实践,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 

首先,目前电影市场并无新片定档。影院闭门之前的《误杀》《叶问4》《宠爱》等影片的密钥也已到期,有的甚至已经登陆了视频平台。因此,即使影院开门,也是“无片可放”的状态。

 

其次,这次复工指引要求,“每个影厅每部影片放映结束后须彻底消毒一次,并进行通风”,这就势必会拉长间隔时间,将原本5分钟左右的空隙拉长到10-15分钟,大规格影厅甚至会更长,如此一来,影院的排片数量自然要下降。

 

与此同时,“隔排隔座售票”,还会降低影院上座率。就拿一个120座的影厅来说,其有效座位只有30座,再抛开观众选择率低的边缘座位,可供选择的就更少了。

 


再其次,根据要求,影院复工后,要对公共区域每天消毒不少于8次,包括影厅在放映结束后的消毒与通风,并在影院唯一出入口、公共区域及影厅,分别安排专人值守,负责测量人员和观众的体温、监督口罩佩戴等情况。

 

这在无形之中也会加大影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,甚至现有工作人员是否能够覆盖这些岗位都是影院需要考虑的问题。如果不够,影院是否要另聘员工或者寻找兼职工?此外,影院还需要进行现有设备的维护和改进,这些设备成本,再加上人力成本、消毒用品等成本,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

 

另外,关于在售票处建立观众信息登记制度的要求,是现场排队登记手写,还是购票平台开发信息登记入口?如何保证观众所填信息的真实性?如果一个人买多张票要如何登记?如果购票时填写的观众信息与后续进入影院的观众有出入,是否可以进行信息修改?这些细节上的问题,其实都需要影院及相关方进行必要的商讨考虑。

 

图片来源于水印

 

可以看到的是,本来只是最正常不过的一次看电影的娱乐活动,却因疫情,无形之中增加了很多繁琐的步骤,我们似乎可以预想到未来影院内工作人员手忙脚乱的样子了。而对于影院来讲,复工后,不仅要承担租金等物业费用,还有潜在增加的人力、设备、消毒等成本,收入上,排片率与上座率却在锐减,最关键的是,到底有多少观众会买单尚不可知。

 

因此,影院复工,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般容易。

 


切忌急功近利,

电影行业要注重人文关怀

 

不管是这次北京疾控中心和市电影局发布的复工指引,还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的复工建议,亦或是之前,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的28项措施,补贴受疫情影响的影视项目等等,初心虽然都是为电影行业着想,但每每都会引起大众的舆论质疑。

 

这其实跟大众一贯以来对电影行业的误解,对市场运营体系缺乏认知等不无关系。另外,疫情当下,生命为大。电影行业不断推出复工建议,难免给观众一副急功近利的感觉。市场趋利,但特殊时期更要注重人文关怀。背对观众自然是一种错误的打法。特殊时期,我们更要维护好受众群体,切忌站在观众的对立面。 

 


在今天(2月27日)下午在北京举行的防控发布会上,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陈蓓便对昨天的复工指引做了进一步说明,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,电影行业还不具备开业的条件,而且政府尚未做出允许电影行业开业的要求,复工指引只是为了下一步在疫情防控形势允许的条件下,为顺利开业打基础、做准备。这番解释也算是赢回了观众的好感。

 

而在未来的复工事宜上,电影行业切记要低调行事,学会打舆论战,避免被带节奏。比如,只在内部下发相关文件,将复工相关事宜传达到各单位,做好落实开展工作,不必进行全社会公开。真正到疫情缓解,民众恐慌心理减弱,电影市场秩序逐渐恢复时,再进行公开发布。

 

如果采取激进措施,激起观众的强烈抗议,电影院不仅会在当下被拒绝,即使是在疫情结束后的未来,也可能会因观众的逆反情绪被拒绝,给电影市场造成更大损失,得不偿失。

 

虽然电影行业如今正身处“冰河世纪”,复工未知,生存艰难,但我们应该对观众抱有信心,对市场抱有信心,不要急于一时。我们也相信,总有一天,观众会带着最深的诚意,再次走进电影院,用行动证明对电影的热爱。




近期热文

特殊时期影城员工薪资发放情况调查

理性讨论,电影院能否在4月之前复工?

关于2020年批片、重映电影和特殊库存电影的市场前景讨论



商务合作 / 转载 / 加入社群 / 约稿

请联系微信ID:

15201655723   yqpdy2018

 1028627745   649778177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